7月19日,由《诗刊》社、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爱松《江水谣与贮贝器》新书发布暨诗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沈洋、云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杨峻,以及刘立云、曹宇翔、敬文东、师力斌、高秀芹、杨荣昌、徐刚、王士强、刘波、段兴民、许国骏等诗人、评论家、编辑家,《江水谣与贮贝器》作者爱松等参加研讨会。会议由《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主持。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在贺信中指出,《江水谣与贮贝器》在当代诗歌谱系中具有独特价值。它在语言实验与文化考古之间,开辟了一条中间道路,为当代诗歌如何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资源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范例。
李少君表示,这本诗集从结构上看,前面“江水谣”的部分是短诗,后面“贮贝器”的部分是长诗,是一部长篇短制融合的交响曲。这本诗集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青铜,爱松将古滇国青铜的视觉化为了诗歌的结构,整部诗集也有青铜般的质感和重量。
与会专家认为,爱松的《江水谣与贮贝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通过地方性抵达了总体性。既写出了在大西南壮阔的自然面前人的主体性的渺小,同时也张大了历史、物性和神性。“江水谣”朴素和壮美相互映衬,以极简的笔法凸显了对于自然伟力的赞颂;“贮贝器”则既兼具文化人类学意义和诗性考古学意义,又注入了现代性意识,描绘出当代生活中依然蓬勃绚丽的地方风情与民俗画卷。整部诗集展现了爱松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活动现场,李少君、张清华、沈洋、杨峻共同为新书《江水谣与贮贝器》揭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江伟)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