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农业农村部公布《2024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后,各省份农业农村部门陆续跟进发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各地的使用细节——各地均在财政投入侧重、资金分配方式、执行效果评估、资金监督手段等多角度持续升级,力求实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新时代对革命老区振兴的坚实托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如何引导社会资源为广袤乡村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是一道重要的课题。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对革命老区的精准扶持,恰恰为此提供了答案样本。
积水成渊
聚焦老区新时代使命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颁布,提出支持革命老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动绿色创新发展。
2021年,原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贫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资金,被调整优化为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当年即安排项目资金20亿元。
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有效监管下,这项资金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投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成为了一支精准滴灌革命老区薄弱环节、有效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可靠力量。
至今,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112亿元支持232个革命老区县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在项目实施区域内,乡村振兴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老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提高。各地老区通过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探索农业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助推老区群众增收致富,农业一二三产业产值和农村居民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较项目实施前明显增长,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人口数明显增加,把“小资金”用出了“大效益”。
以2024年度为例,财政部下达24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县推进乡村振兴项目。
其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25998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资源、龙州、马山、岑溪和防城港市防城区等5个县(市、区)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红提、沃柑、红糖、坚果、黑山羊、黑皮冬瓜、六堡茶、玉桂、金花茶、香料等特色产业,催生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5个项目区域内农村收入增速均高于所在县域平均水平。
在河北省,15214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盐山、赞皇和阳原等3个县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其中,盐山县打造“金果银花”产业融合项目,建设了18组高标准银耳种植车间,提升银耳产能超15%,带动14个村的396人就业,农民收入增速7.8%-8.8%。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中央彩票公益金参与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是一次深刻的价值回归与使命延伸。它将公众的购彩善举,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具体项目,让每一位购彩者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间接参与者和贡献者,从而为这项伟大的事业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也为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
精准滴灌
锻造长效“造血”机制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支持,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性。在农业农村部的统筹下,其核心目标超越了单纯的“输血”帮扶,致力于为乡村可持续发展锻造长效“造血”机制。
江西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力下,探索出“红旅融合、产业兴旺”的振兴新路径。面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项目资金秉持最小干预原则,精准地支持当地探索“红旅融合”新业态。通过整合资源,创造性地推出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乡村旅游”模式,成功盘活了文化资产。在此过程中,公益金的投入起到了“杠杆”作用,5000万元的投入有效撬动社会资本2.75亿元参与共建,形成了发展的合力。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的乡村振兴项目不仅“输血”更重“造血”,致力于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振兴队伍”。通过大力实施“井冈工匠”培育工程,将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或村干部,将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孕育新时代的老区红色力量。
在井冈山市茅坪镇井水村的果园基地,罗扬霞还记得,返乡创业之初,大多数村民还是守着几分薄地生活,收入少且不稳定。经过深入调研,她发现村里山上野生水果资源丰富。她决心承包下一片山坡地,试验种植猕猴桃,经过不懈努力,她嫁接成功的猕猴桃树变成了如今一棵棵“摇钱树”。为了让更多的人靠种植猕猴桃致富,在罗扬霞的带领下,井水村成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村民参与,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如今,村里像罗扬霞一样发展果业种植的农户已经有20多户,种植规模近400亩。
罗扬霞的付出得到群众的认可,她不仅在2016年成功当选了大陇镇、井冈山市、吉安市三级人大代表不仅当选人大代表,还被江西省人大农委聘为“农民贴心人”。
井冈山的成功逻辑,在全国其他革命老区以不同形式得到了复制和创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始终坚持“一地一策”,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振兴图景。
在山西大同云州区,面对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50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聚焦支持“小黄花”特色农业,成功打造“小黄花·大产业”示范区,带动近4000人就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
在山东沂源县,233万元彩票公益金则精准投向传统苹果产区的数字化升级,通过支持“智慧果园”基础设施配套,让老果园焕发新生机。
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是一套贯穿全程的、严密的制度设计在“保驾护航”。为确保资金的透明、高效,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管闭环。从省级竞争择优的项目遴选机制,到实施过程中分年拨付、与绩效挂钩的资金管理办法,再到每年组织的中期、终期评估,制度的设计保障了每一分善款都在阳光下运行。
从顶层设计的精准谋划,到基层实践的创新探索;从“输血式”的民生兜底,到“造血式”的产业赋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已经深度融入中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它如同一条纽带,一头汇聚了亿万民众的涓涓暖流,一头浇灌着万千乡村的青青禾苗。这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向善暖流,必将继续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构绘更加多彩的振兴篇章。(柳溪;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福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