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刘军)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山深处的临县,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黄土沟壑间一片寂静。在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的办公室内,大队长郭胜正凝神梳理案件线索。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整齐叠放的卷宗上。这位“90后”基层禁毒大队长,近三年来带领队友们侦破各类吸贩毒案件135起,缴获各类毒品972.39克。数字背后,是他和战友们在黄土高坡上“破冰”“驱毒”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
图为郭胜在为群众进行禁毒知识科普。 临县公安局供图
临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腹地,地瘠干旱,人口基数大,历史上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毒品问题曾一度滋生蔓延。在这片饱含沧桑的土地上,禁毒不仅关乎社会治安,更是一场守护希望与未来的民生之战。
2021年,郭胜结束援疆返晋,带着边疆淬炼出的坚韧意志,主动请求投身家乡禁毒一线,成为一名禁毒民警。
记者注意到,他办公桌案头除堆积如山的卷宗外,还有一本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其中一本笔记的扉页上几行数字尤为醒目: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违法嫌疑人121名;缴获制毒物品59.06公斤、含依托咪酯电子烟弹29个、右美沙芬片1980片。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他对禁毒工作矢志不渝的忠诚和担当,也是他对“守护一方净土”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
图为郭胜(中)在工作中。 临县公安局供图
2023年夏,一种“上头电子烟”悄然流入临县娱乐场所。当时其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尚未列入管制目录,执法面临法律空白。面对争议,郭胜没有犹豫,带队连续六夜潜伏侦查,最终查获29个“上头烟弹”。该案成为山西省打击依托咪酯类物质的首例案件,获全省通报表扬并推广。
颇具前瞻意义的是,案件破获三个月后,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公告,正式将依托咪酯列入精神药品目录予以管制。“我们等不起,”郭胜回忆道,“每晚蹲守时看到年轻人被毒品侵蚀的模样,就明白必须抢在更多人受害前出手。”
2024年初,一起右美沙芬滥用案件侦办中,涉案青年小李的异常反应引起了郭胜注意。他脱下警服,选择了一间阳光充足的谈话室,用两杯热水代替冰冷卷宗,开始了与小李的对话。
“生活里有失望,但毒品绝不是出路。”那个下午,阳光从桌面缓缓移向墙角,郭胜静静倾听小李倾诉迷茫,不时为他续上热水。温情的交流融化了隔阂,小李不仅主动交代事实,还积极配合深挖线索,推动案件取得关键突破。该案最终查处非法滥用人员30余名,成为吕梁市首例右美沙芬典型案例。
日暮时分,郭胜喜欢伫立窗前眺望。黄土高坡被夕阳镀上金边,远村炊烟袅袅。墙上那张全县地图,清晰标注着近几年破获的每一起案件。
“缴获数量或许不是最多,但每阻止一个年轻人滑向毒品,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他表示,如今自己花更多时间思考如何从源头上遏制毒情。由他撰写的《右美沙芬滥用分析报告》已被上级部门采纳,为同类案件侦办提供重要参考。
记者离去时,郭胜站在禁毒大队院中挥手作别,和身后苍茫厚重的黄土高坡一样挺拔。他和战友们,还将继续以“驱毒人”的角色,守护着千家万户的晨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