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绿树成荫,蝉的鸣叫一声高过一声。
午后,走出天津地铁二号线的建国道意风区站,沿着民族路闲庭信步,没走多远,两栋并排而立的白色小二层楼出现在面前,虽然外观不是很惊艳,但浅灰色外墙上一块匾额上书“梁启超纪念馆”提醒我,此行的目的地到了。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师。他的《少年中国说》至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游客准备进入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书斋参观。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梁启超纪念馆由梁启超旧居和“饮冰室”书斋以及附属建筑组成。我走进纪念馆,不大的院落中央,竖立着一尊梁启超铜坐像。先生左手放于椅子扶手,右手紧握一卷书卷,目光深邃而坚毅,瞬间让人感受到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
梁启超旧居,建于1914年。旧居入口两侧,几棵石榴树亭亭玉立,一个个红彤彤的石榴挂在枝头,煞是好看。我拾级而上,走进旧居,梁启超的传奇人生和近代历史风云,如同一幅鲜活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这是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书斋内拍摄的展品陈列。
旧居一楼右侧为梁启超的书房。梁启超自1915年举家迁居天津后,此房间便作为书房,直至1924年“饮冰室”书斋落成。在这间书房里,梁启超起草了著名的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并与蔡锷多次密商反袁大计。书房内,立着两尊逼真蜡像,是梁启超和蔡锷一起商讨“护国运动”的情形。
沿着木质楼梯往上走,我来到二楼。这里开辟了8间展室,分为勤学苦读的“神童”、戊戌变法的主将、君主立宪的鼓吹者、反袁护国的组织者、享誉中华的学术巨擘和满门俊秀6个单元,通过大量文物、文献、照片,梳理了梁启超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看着这些展品,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
剥离掉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等社会身份,梁启超还是一位合格的丈夫、一位通情达理的父亲。
梁启超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堪称典范,他既尊重子女对生活、专业的选择,又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因材施教。梁启超有一个大家庭,9个儿女均学有所成,且品德高尚。其科学而独到的教育方式值得今人好好体悟。
在“满门俊秀”展室,我驻足良久,细细观摩。这里不仅有梁启超9个子女的生平介绍,也有孩子们与母亲的生活照片,以及梁启超写给儿女的几封家书。
梁启超一生所写家书数量巨大,从家书中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爱,也可以看到他对儿女的爱。梁启超写给儿女的家书有400余封,内容包括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家务琐事、人际往来,到重大的人生变故与关键节点的人生选择,一幅家庭生活的长卷跃然纸上。
梁启超与儿女相处,最重要的并不在教导他们“成龙成凤”,而在于对他们的爱。在家书中他曾说过:“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他的家书,正如他的文章一样,“笔锋常带情感”。
从一封封有温度的家书中,可以看到梁启超对儿女的慈爱与关心,他会在家书里直白地称儿女们为“小白鼻”“宝贝”“baby”,同儿女们谈国家大事、人生理想、恋爱交友,像极了一位知心朋友。
在我们今天很多人还羞于向家人流露情感的时候,一个多世纪前的梁启超却从不吝于情感的表达,也不摆出父亲的架子。他给儿女们起外号、写打油诗,为他们上课、批改作业,带着他们四处玩耍,记下他们稚嫩的言语,父子之间全然是一片童心。
梁启超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就要尽力去做。他并不期待孩子们必然有成就,但期待他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的孩子中,以思成、思永、思礼“一门三院士”知名,但从为国捐躯的思忠、在平凡岗位上做好革命工作的思宁身上,我们同样能看到这种深沉的光辉。
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梁启超却用言传身教,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在梁启超的心中,爱国,高于一切。他常教育子女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9个子女中7个留学海外,全都学成归国,报效国家,体现了爱国家风的良好传承。
讲解员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书斋内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梁思礼晚年时曾感慨道:“从小父亲就给我们讲爱国故事,要我们长大后‘爱国如家’,因此我们都传承了父亲的爱国基因。”
“兴趣比学习重要、快乐比成绩重要、人品比学识重要”,这是梁启超的为父之道,也是他的“育儿经”,更是他的教育智慧。时至今日,这一教育理念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参观完旧居后,我继续探寻,来到旁边的“饮冰室”书斋。这是梁启超晚年办公、生活的地方。“饮冰”一词见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梁启超自谓“内热”,以饮冰自解,意在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焦灼之情。卧室、西餐厅、棋牌室、客房……对比于旧居部分的家国情怀,这里多了许多生活气息,也让我对梁启超这位一心为国的思想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徜徉在书斋里,我感慨良多。不论是变法斗士,还是学术巨擘,梁启超的一生是传奇的,是热血的,也是温情的,值得我们好好“读懂”他。
走出书斋,来到院中,骄阳依旧似火。阳光下,旧居两侧石榴树的果实红艳艳,散发出宝石般的光彩。不时有小情侣、老夫妻、一家三口进出旧居,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不虚此行,都会被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所打动,都会在心中播撒下一颗家国情怀的种子。(作者: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