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里过暑假-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7/23 15:31:33
来源:新华网

“科技小院”里过暑假

字体:

  7月21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怡调整植保无人机参数。

  当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怡操控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黄怡介绍,无人机精准施肥模型要通过采集光谱数据、划分网格单元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整理数据后还要结合土壤的实际墒情灵活调整。暑假期间,黄怡将和同学们在田间忙碌,研究农业科技知识,助力种植户减本增产。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十余年间,众多农业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实地开展调研、试验和农技推广。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pagebreak

  7月21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鑫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刚(中)向大学生们介绍玉米生长情况。

  当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怡操控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黄怡介绍,无人机精准施肥模型要通过采集光谱数据、划分网格单元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整理数据后还要结合土壤的实际墒情灵活调整。暑假期间,黄怡将和同学们在田间忙碌,研究农业科技知识,助力种植户减本增产。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十余年间,众多农业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实地开展调研、试验和农技推广。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pagebreak

  7月21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怡操控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

  当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怡操控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黄怡介绍,无人机精准施肥模型要通过采集光谱数据、划分网格单元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整理数据后还要结合土壤的实际墒情灵活调整。暑假期间,黄怡将和同学们在田间忙碌,研究农业科技知识,助力种植户减本增产。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十余年间,众多农业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实地开展调研、试验和农技推广。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pagebreak

  7月21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无人机拍摄)。

  当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怡操控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黄怡介绍,无人机精准施肥模型要通过采集光谱数据、划分网格单元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整理数据后还要结合土壤的实际墒情灵活调整。暑假期间,黄怡将和同学们在田间忙碌,研究农业科技知识,助力种植户减本增产。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十余年间,众多农业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实地开展调研、试验和农技推广。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pagebreak

  7月21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无人机拍摄)。

  当日,在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怡操控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精准施肥。黄怡介绍,无人机精准施肥模型要通过采集光谱数据、划分网格单元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整理数据后还要结合土壤的实际墒情灵活调整。暑假期间,黄怡将和同学们在田间忙碌,研究农业科技知识,助力种植户减本增产。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十余年间,众多农业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实地开展调研、试验和农技推广。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