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政协:以协商为经以监督为纬 助力“两山”理念在绿水青山间扎根结果-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7/18

14:2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各地

湖州市政协:以协商为经以监督为纬 助力“两山”理念在绿水青山间扎根结果

2025-07-18 14:24: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7版 各地

  安吉龙王山保护区,生态义警们穿梭于山林间,守护着这片总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587.4米的“天目第一峰”区域生态秩序;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日光初照,工人们熟练操作设备,每年30万吨废铅蓄电池在这里重获“新生”,摇身一变成为优质原料重回新能源产业,回收率超99%;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核心区荻港村,桑林随风摇曳,鱼塘波光粼粼,游客们饶有兴致地感受着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独特魅力——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湖州扎根二十年的生动答卷,而在笔墨勾勒间,始终跃动着政协履职的坚实身影。

  二十年来,湖州市政协以协商为经、以监督为纬,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实践,助力当地绿水青山持续焕发“金山银山”的生命力,让绿色发展的果实挂满枝头。

协商议政绘蓝图:让生态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句镌刻在太湖之滨的城市宣言,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载的深耕厚植,更凝聚着湖州市政协持续赋能的坚实力量。

  在湖州,重大生态决策的诞生总有政协协商的身影。2023年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大会上,一组数据引发关注:湖州上半年腾出用能空间46.9万吨标煤,完成年度目标的93.8%。这一成效源于前一年湖州市政协一场协商——市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共议“建设绿色低碳共富新湖州”,湖州市政协委员颜凯提出的《打好“四战” 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建议,直接推动全市“能耗双控三年攻坚行动”落地。从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到“碳效码”平台撬动绿色金融,从生态警务标准到环境资源审判庭全覆盖,湖州每一项生态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政协专题协商的智慧结晶。据统计,二十年来,湖州市政协累计围绕生态环保开展专题协商百余次,形成提案数百件,多条建言被吸纳到湖州生态文明制度文件中,让“两山”转化有了制度保障。

  协商不止于保护,更在于让生态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平台上线时,安吉孝丰镇的竹农们第一次拿到碳汇分红;围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开展的协商建言,为2200多种野生高等植物、近600种野生脊椎动物建立“生态家谱”。从“河长制”写入基层治理实践,到《湖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吸纳政协建议,这些细致入微的履职,为“两山”理念的落地生根铺就了坚实通途。

  2025年2月,湖州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通过《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建议》,建议湖州打造绿水青山的保护高地、金山银山的发展高地、生态文明的创新高地、“两山”理念的展示高地,向全市发出“两山”理念再出发的铿锵建言。当下,湖州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纯电动公交车实现全覆盖,30个未来社区正试点构建低碳生活场景。

  推动设立全国首个“生态日”、促成绿色生活地方标准发布、助力垃圾分类积分平台全覆盖……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湖州市政协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将协商议政触角延伸至生态保护一线,让“绿水青山”的颜值持续提升,更让“金山银山”的价值加速彰显。

平台载体汇合力:让绿色动能在协同中澎湃涌动

  美欣达环境产业研究院的园区里,一片“界别林”在夏日里舒展枝叶。这片由环境资源界别委员共同栽种的林子,恰如政协搭建的履职平台,将散落的绿色力量拧成一股绳。“这里是环资界委员的‘新家’,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议事厅’!”湖州市政协环境资源界别活动室负责人说,作为全市首个环境资源界别活动室,其成员涵盖生态环境、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专家,成立首月就聚焦“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开展协商,提出“发展‘生态+’新经济”“建强自然保护队伍”等建议,被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纳。这样的协商场景,如今在湖州23个界别活动室已成常态。

  如果说界别活动室是凝聚智慧的“支点”,那么跨层级跨区域联动协商则让绿色共识跨越行政边界。2024年湖州市政协承办的“推进‘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议政活动上,委员们与部门专家等共同聚焦禁塑限塑、产品替代等方面开展深度议政,相关做法得到全国政协领导批示肯定,成为区域横向联动议政协商的示范样本。政协的联动协商机制打破行政壁垒,让绿色发展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平台的力量,更在细微处滋养绿色生长。湖州安吉绿色发展委员会客厅里,一场关于“以‘绿’为‘协’ 共寻‘点绿成金’”的头脑风暴激荡着新思维,会客厅牵头委员王学芳说:“去年帮茶农争取的64台扶贫茶机,如今成了湖州西部山区的‘致富利器’,今年咱们要让青年创客的‘金点子’也落地生根。”窗外,余村的竹海翻涌着绿意,正如这场协商迸发的活力,让“两山”理念在代际接力中焕发新生。

  湖州市政协“两山学堂·金融论坛”上,金融口委员为小微企业引来的绿色贷款,变成了南洋电机车间里的光伏发电系统,让企业次年就省了135万元电费。从“稻渔共生”的田埂到“美丽民宿”的庭院,围绕“茶旅融合”“湖羊湖酒”“竹林鸡”等不同主题,湖州市政协第28期“农情议事会”让协商走进田间地头,如今,议事会催生的300多条建议化作助农举措,让“两山”理念在茶垄、竹林间结出累累共富果实……这些平台像毛细血管,将政协的智慧输送到绿色发展的每个角落。

  二十年来,湖州市政协创新打造界别活动室、委员会客厅等议事平台,创设跨区域、跨层级协作机制,“两山”实践从政协履职延伸到社会各界。这些平台载体如同齿轮,将政协建言、企业转型、金融支持、群众参与咬合联动,让绿色发展既有政策引导,又有市场活力。

委员接力谱新篇:让“两山”故事在实践中生动延续

  在湖州,政协委员既是绿色发展的实践者,更是“两山”理念的传播者。美欣达集团的车间里,董事会主席单建明看着刚下线的固废处理设备,想起二十年前企业从纺织印染转型时的纠结。如今,他与儿子单超都是政协委员,不仅让企业成了“城市矿产”挖掘者,更带动20余家企业加入绿色转型队伍。单建明的办公室里,放着两份提案:一份是他2018年提交的《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另一份是单超2024年提出的《完善“城市矿产”回收体系》,静静诉说着生态接力。

  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不止有接力,更有跨界协同的身影。天能集团的娄可柏委员带着技术团队,给每块电池贴上“碳标签”,推动企业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3。在政协履职中,他提出“创新发展绿色能源”等建议,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化为履职实效。同样在产业一线,浙江华蒙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马进星团队,在湖州市政协“以竹代塑”建议推动下,年产竹吸管5亿支,今年销量预计翻番,让竹子成为替代塑料的“环保新星”。

  “一片叶子,能富一方百姓,更能连起八方情谊。”安吉县大泽坞茶业总经理叶春伟委员的话,带着泥土芬芳。思绪拉回到2018年,说起黄杜村发起捐赠“白叶1号”茶苗助贫的事情,叶春伟仍是激动万分,“党支部号召,我们政协委员也积极发动,当时我就捐赠了25万株茶苗。”如今,安吉县已累计向三省五县13个乡镇19个村捐赠茶苗4006万株,种植面积9094.5亩,成功带动受捐地3394户11080人脱贫增收,今年量产茶园总产值约503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约7286元,让“扶贫茶”变成“共富茶”,将“两山”理念播撒到更多山乡。

  委员们的脚步,踏遍湖州的山水林田。在安吉的广袤竹林中,委员们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精准测算竹林碳汇量,探寻将竹林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路径;法律界别委员们多年来见证了湖州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从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到出台禁止令适用办法等,这些成果背后,离不开委员们持续多年的建言献策。这些委员的故事,正让“两山”理念在湖州的绿水青山间,长出更多幸福的果实。正如湖州市政协主席李上葵所言:“当生态道德成为城市基因,每个人都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二十载春华秋实,从余村的矿坑变花海到莫干山民宿的一房难求,从安吉竹业的产销两旺到新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湖州的满眼绿色凝结着政协智慧,浸透着委员担当。

  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新起点,湖州市政协将继续勇担使命、扛起担当,实干争先、奔跑履职,以更精准的协商议政、更创新的平台载体、更精准的助力助推,持续推动绿水青山持续焕发新活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朱涵)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湖州市,政协,绿色,生态,委员,理念,平台,绿水青山,界别,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