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巫山:送“李”上云端
【引言】重庆,巴山渝水、物华天宝、自养天成,孕育了一个个优质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它们跨越群山,远渡重洋,让当地美名远传千里;它们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农产品背后的故事,看看巫山脆李如何变成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雄浑的山水,是自然的馈赠,
也是对生命韧劲的严峻考验。
这里,孕育了勤劳勇毅的巫山人,
以血肉之躯挑战巍巍大山,
绳索系身,悬空凿岩,
开辟云端天路。
他们,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兴业强县,拔掉“穷根”,
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巫山脆李,
正是其中一颗金灿灿的硕果。
巫山脆李种植历史悠久,
自唐宋年间开始,
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诗人刘禹锡笔下“山上层层桃李花”就有它的出镜。
自2002年开始,
巫山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大规模选育、种植优质脆李品种。
至此,脆李成为巫山新名片。
巫山,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独特的地理条件赋予了脆李无与伦比的清甜。
然而,出山之路,漫长而又艰险。
从前,深山脆李只能靠“背脚”们穿着布鞋,
一步一滑地挑出大山。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座三峡腹地的璀璨明珠,
已织就水、陆、空立体交通网。
越来越多的人回到这里、来到这里,
投身建设脆李事业。
为了更鲜的口感,
他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天路。
一筐筐刚从枝头采下的脆李,
被稳稳送上云端。
脆李8分钟转运、24小时送达,
实现“今天下单,明天见李”。
为了更好的品质,
他们研发了智慧云端。
产业大脑为果农发布农情智能提示,
做到灾情提前预警。
为了更优的服务,
他们联通了数字云端。
脆李酒、脆李果干、脆李月饼等多种脆李加工产品,
通过数字直播,卖向全世界。
巫山脆李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加工能力15000吨、
品牌价值105.17亿元,
稳居全国李品类第一。
身居深山的巫山脆李摇身一变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真正地飞上了“云端”。